果哥众筹白金版 - 综述|

tải trò chơi pokerđọc:222thời gian: 2024-11-30 15:34:02

果哥众筹白金版 - 综述|

最佳答案

nhập code shbet

Đề nghị cho: 2024-11-30 15:34:02

果哥众筹白金版 -综述|

截至2024年11月19日,俄乌战火已持续燃烧1000天。当地时间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莫斯科,俄总统普京签署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总统令,宣布承认乌东民间武装自称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 本文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2021年11月,多家外媒相继披露美国情报部门消息,称俄在边境部署大量兵力,或对乌发起军事行动,但遭俄方否认。与此同时,在俄与西方国家的谈判过程中,俄希望北约保证不再东扩等关键要求遭到西方拒绝。2022年2月21日,俄总统普京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2月24日,俄宣布在乌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乌总统泽连斯基随即颁布戒严令并关闭乌领空,下令在乌开展全面军事动员,俄乌冲突爆发。在冲突爆发1000天之际,有关“美国拜登政府解禁乌克兰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袭击俄罗斯境内纵深目标的限制”的传言,为俄乌局势再添一层不确定性。澎湃新闻在此梳理了俄乌两国战场及政治局势、西方援乌措施、俄乌社会民意及和谈情况,与读者共同回顾俄乌冲突下的过去1000天。战场动态2022年冲突爆发初期,俄军兵分四路由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进入乌克兰,一度突入基辅州及哈尔科夫州等乌主要地区,但推进速度很快放缓,双方陷入僵持。3月底,俄宣称第一阶段军事行动基本完成,将专注“解放”乌东顿巴斯地区。此后,俄军分别在4月及7月宣布控制亚速海北岸军事要塞马里乌波尔市及乌东卢甘斯克,但在6月宣布自蛇岛撤军。当地时间2022年4月19日,顿涅茨克地区马里乌波尔,俄罗斯部队在当地持续进行特别军事行动8月底至9月,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发起反攻,收复该州多个城镇及定居点,并逐步在南部赫尔松方向掌握主动权,11月夺回对该州首府等第聂伯河右岸地区的控制权。俄则在9月宣布进行二战后首次“局部军事动员”,征召30万预备役人员,同时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举行“入俄公投”。10月,普京签令将上述四地纳入俄领土范围。当地时间2022年8月15日,乌克兰哈尔科夫,黎明时分,俄罗斯火箭从别尔哥罗德地区发射升空双方此后在前线陷入数月僵持,最激烈交战集中在乌东巴赫穆特,瓦格纳集团雇佣兵成为俄在当地主力。至2022年年底,巴赫穆特几成“废城”,俄乌均称对方伤亡惨重。同时,俄乌远程袭击力度日益增强,俄克里米亚大桥于10月发生严重爆炸,冬季能源基础设施遭袭则使得乌供电、供暖等受到严重影响。当地时间2023年2月24日,乌克兰基辅,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在圣索菲亚广场举行仪式进入2023年,俄军继续加大对乌东攻势,5月20日宣布夺取巴赫穆特,结束了这场持续超200天的血腥战役。同时,地面战斗开始小范围蔓延至俄边境,俄布良斯克州、别尔哥罗德州自3月起相继遭到反俄武装“俄罗斯自由兵团”“俄罗斯志愿军”袭击。无人机袭击也一度蔓延至莫斯科乃至克里姆林宫,乌军逐步由守转攻。 6月,泽连斯基正式宣布乌军开启夏季大反攻,但在此后数月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在陆地战场仍陷僵局。自10月起,俄军向乌东重镇阿夫杰耶夫卡发起猛攻。时任乌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11月警告称,俄军仍在人力、装备及技术领域占优,双方阵地战的僵持趋势如长期持续,将对乌极为不利。但在黑海,乌军日益占据主动。到2023年年底,在乌军频繁的无人机、无人艇袭击下,俄黑海舰队开始自塞瓦斯托波尔疏散,多艘舰船遭到破坏。当地时间2024年2月19日,顿涅茨克阿夫杰耶夫卡,从空中俯瞰被摧毁的居民楼2024年2月,在俄数月进攻下,乌军宣布自阿夫杰耶夫卡撤退。5月,乌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战火重燃,俄军利用西方军援抵乌前的“窗口期”向哈尔科夫、沃尔昌斯克地区推进,但攻势于6月基本陷入停滞。 8月,战场形势急剧变化,乌军对俄边境库尔斯克州发起越境突袭,将战火带至俄本土,欲以此缓解东部战线压力、为和谈争取筹码。至8月中旬,乌称控制该地区超1000平方公里领土。但在2个月的拉锯战后,俄方称已收复该地区近一半领土,并在乌东控制多个战略城镇。据《纽约时报》评估,俄军10月控制了乌东约4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为2022年夏季以来最大战果。当地时间2024年10月4日,顿涅茨克地区,俄乌冲突持续,中央军区的俄罗斯军人用BM-27 9K57 Uragan多管火箭炮向前线阿夫杰耶夫卡地区的乌克兰阵地开火10月至今,俄乌战场出现新动态。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18日晚,韩国情报机构国情院消息称,朝鲜已决定向俄罗斯派出4个旅团规模的特战部队士兵参战,规模为12000人。乌方随后于11月5日表示,乌武装部队与朝鲜士兵之间发生了“小规模冲突”,预计未来几周会发生更多冲突。11月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后,俄乌前线交战持续出现升级迹象,无人机、导弹等远程攻击的规模及力度日益增大。政局波澜 冲突爆发以来,俄乌国内政局均曾出现波澜,军事领域官员任免尤为频繁。·俄罗斯 2022年4月,在俄军未能实现以“闪击”快速结束战争的目标后,曾在叙利亚战场担任指挥、时任俄南部军区指挥官德沃尼科夫被曝出任俄在乌军事行动最高指挥官。同年10月,在乌军反攻取得进展后不久,俄国防部宣布俄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由俄空天军总司令苏罗维金担任。三个月后,俄军再度换帅,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开始负责前线行动。 与此同时,俄雇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任自2022年底多次公开批评格拉西莫夫、绍伊古等国防部官员,称军方腐败无能且拒绝提供弹药,并拒绝接受所有志愿军需与国防部签约的要求。2023年6月,普里戈任发起“武装叛乱”,一度行军至莫斯科附近,但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调解下终止前进。8月,普里戈任及多名瓦格纳高层在坠机事故中身亡。 2024年开年,俄著名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2月在狱中死亡,监狱方面称其在“放风后身体不适,随后失去知觉”,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美情报机构4月称,纳瓦利内之死“或与普京无关”。当地时间2024年5月7日,俄罗斯当选总统普京的就职典礼在莫斯科举行。3月,普京以创纪录的支持率赢得自己的第五个总统任期。就在大选刚刚结束之际,莫斯科发生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45人死亡、超过550人受伤,引发对俄国内安全漏洞的讨论。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有关联的社交平台账号宣布对此负责,俄方则指责此次行动与乌克兰有关。 与此同时,普里戈任“兵谏”的余波也延续至2024年。5月普京正式就职总统后,曾长期在经济领域工作的别洛乌索夫接任绍伊古成为俄新任防长,国防部多名官员相继因腐败落马。外界分析认为,此番人事调整意在解决军队腐败问题、帮助俄节约国内资源,为俄乌冲突长期化做准备。·乌克兰 2023年,随着乌国防部屡次卷入腐败丑闻、乌军夏季反攻失利,乌对军方官员的任命也出现多次变化。当年1月起,乌媒体披露称乌国防部以高出市价数倍的价格购买军粮及军装,一名国防部副部长在此期间引咎辞职。尽管时任防长列兹尼科夫本人否认涉及相关采购,但泽连斯基仍于9月宣布将其解职,防长由国有资产基金主管乌梅罗夫担任。 此外,乌“将帅失和”的危机也日益公开化。时任乌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11月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称俄乌在前线已转入阵地战的僵局,同时强调乌方需要“新策略”,但遭到泽连斯基批评。此后,军方和政府在征兵及复员等政策上再现纷争。在战场策略分歧不断、扎卢日内民意支持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2024年2月,包括扎卢日内在内的多名乌军方将领被解职,乌陆军司令瑟尔斯基出任乌武装部队总司令。 今年5月20日,泽连斯基五年总统任期届满。乌在戒严令下无法举行大选,有关泽连斯基合法性问题的讨论不绝于耳。与此同时,乌人事变动也并未止步于军事领域。自3月起,泽连斯基内部圈子中人员出现多次变动,随后于9月正式启动政府“大洗牌”,包括前外长库列巴在内的多名高级官员辞职或被调任。有分析认为,乌高层变动旨在为战争及外交新阶段做准备,也将帮助泽连斯基巩固权力。 9月下旬起至今,关于乌军方高级官员或再遭解职的消息再次流传。乌克兰“RBC.UA”新闻网10月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乌梅洛夫、瑟尔斯基被解职的可能性不大。其中,乌总统办公室曾在初夏因战事僵持考虑将瑟尔斯基解职,但在库尔斯克行动后,“这个想法就消失了”。对乌援助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迅速宣布对俄实施金融、科技、能源、贸易、运输等领域实施全面制裁,同时不断“加码”,将部分第三国企业列入制裁清单。与此同时,西方向乌提供大量经济、军事援助,多国大幅提升国防预算,瑞典、芬兰放弃长期不结盟政策携手加入北约。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也快速申请加入欧盟。其中,欧盟2023年6月宣布授予乌候选国地位,一年后开启“入欧”谈判。 然而,美欧多次被指援乌“缓慢”,延误乌军战机。2022年起,美国对乌援助多次因国会两党分歧被“搁置”,欧盟对乌援助也曾屡次因成员国内部分歧而难产。此外,尽管西方陆续同意向乌提供防空系统、远程导弹及F-16战机等关键武器装备,但其批准及交付进展迟缓,且对其使用范围多有约束。外界分析认为,西方国家既担忧与俄紧张局势持续升级、被直接卷入冲突,也因自身生产能力有限而无力快速提供更多武器。 2023年夏季乌军反攻失利、10月中东战火重燃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在当年年底发布的报告中称,西方国家大幅缩减了对乌克兰的援助承诺,已经降至俄乌冲突开始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4年,随着美国大选带来的压力日益迫近,加之俄在乌东取得进展、乌军对库尔斯克越境突袭未引发俄猛烈报复,西方在援乌问题上表态日益频繁,多国与乌签署双边安全保障协议,各方此前所设“红线”逐渐模糊。7月,北约宣布将继续支持乌在“不可逆转的道路上全面融入欧洲-大西洋安全体系,包括加入北约”。当地时间2024年8月14日,乌克兰苏梅州,一辆乌克兰军车驶过一个被摧毁的与俄罗斯的过境点而在战场上,是否允许对乌使用西方援助的远程武器深入打击俄领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5-6月,欧洲多国逐渐取消相关禁令,白宫也宣布“部分”放宽乌使用美援远程武器限制,但仅限出于防卫哈尔科夫地区的目的,且拒绝允许乌使用远程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打击俄境内目标。俄方随后警告此举将改变冲突性质,并多次提及俄计划修改核学说。 相关讨论此后持续数月,泽连斯基也多次出访推动盟友“解禁”。9月,在伊朗被控向俄提供短程弹道导弹后不久,英美一度强烈暗示或解除乌武器使用限制,但最终并未做出相关声明。曾有美官员9月透露称,白宫一直担忧此举可能引发俄在乌境内使用更具破坏性的武器、对美欧进行破坏性袭击或加强对伊朗及也门胡塞组织的支持。 在10月朝鲜被曝派军赴俄、誓言快速结束冲突的特朗普11月胜选之际,11月17日,拜登被多家美媒曝出同意“解禁”。另有报道称,英法也已允许乌使用其提供的“风暴之影”及SCALP导弹深入打击俄领土。 目前,有关国家均未明确证实此事,也尚不清楚美国此次许可的范围。有消息人士向《纽约时报》、路透社等媒体透露,乌军可能首先利用ATACMS打击库尔斯克,但拜登的许可范围也可能包括俄其他地区。此举被认为是美国政策的“重大转变”,但也有分析认为,解禁“来得太迟”,俄军目标多数已撤出ATACMS打击范围,加之乌导弹储备不足、特朗普此后是否将延续此政策仍存疑,因此难以使战局出现根本性变化。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8日警告称,乌军使用ATACMS导弹袭击俄领土将意味着新一轮紧张局势。他同时表示,普京此前已表明,如西方放宽限制将被俄视为“质变”,意味着北约直接介入冲突,俄方将视情况做出适当回应。和谈与民意 2022年2-4月,俄乌曾在战火之中开启和谈。在4月的伊斯坦布尔谈判中,双方甚至一度“非常接近和平”,但由于在领土、安全保障等问题上分歧巨大,谈判最终破裂。此后,俄乌和谈陷入停滞,国际社会提出的和平方案也未能让双方重回谈判桌前。 同年11月,泽连斯基正式提出十点“和平公式”,包括核安全、食品和能源安全,要求俄军撤军并停止作战、释放所有被俘人员、恢复乌领土完整等。此后,乌方和谈相关讨论基本以此为基础,并曾召开多次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但俄方均未参加。 俄方则多次强调,谈判必须“基于现实”而非乌方条件,同时称美国对这场冲突如何结束拥有“决定性的一票”。2023年12月底,普京在年度讲话中再度提及冲突初期俄提出的对乌“去纳粹化”“非军事化”及“维持中立地位”等目标。 2024年后,俄乌双方愈发频繁提及和谈。普京6月表示,乌应承诺不加入北约,保持中立、不结盟、无核地位,自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全面撤军,上述四地以及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作为俄联邦地区的地位应在国际条约中加以确定,西方还需取消所有对俄制裁。 库尔斯克遭袭后,普京曾一度拒绝和谈,但随后又于9月表示准备好在2022年于伊斯坦布尔达成的协议基础上与乌谈判。俄外长拉夫罗夫今年4月透露,俄乌曾在伊斯坦布尔商定乌领土上不得建立任何军事基地,《北大西洋公约》集体防御条款适用于乌克兰,但如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遭袭,则双方协议将立即取消。 10月,泽连斯基公布酝酿许久的“胜利计划”,包括要求向乌发出“无条件入约邀请”、加强乌防御力量、对俄实施“全面的非核战略威慑”等,并称如盟友遵循该计划,冲突或可在2025年结束,但该计划未在西方获得大范围支持。 不过,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披露,乌方在该计划中为特朗普提出的“针对性”条款,尤其是战后用乌军取代部分驻扎在欧洲的美军、与西方分享重要的自然资源这两个条件,“引发了特朗普的兴趣”。 11月胜选后,特朗普再度强调将快速结束俄乌冲突,但尚不清楚他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此前其被曝光的“和平计划”的可能方案也被外界认为并不现实。同时,欧洲国家日前被曝出开始更加频繁地讨论“以乌领土换安全”的话题。然而,俄乌近期虽均表示对和谈持开放态度,但尚无迹象表明其将放弃自身和谈立场。泽连斯基称,有可能与俄罗斯进行谈判的条件是第三国支持和增强乌力量。普京则再次强调乌应实现中立,双方和谈应“基于现实”。 目前,俄乌仍在通过战场军事行动争取更有利的和谈地位。而在民间,尽管近三年来对于和谈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两国民众均不希望政府做出重大让步。 根据俄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9月的调查,超半数民众支持和谈,但对俄军事行动的支持率仍然保持在76%的较高水平,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支持向乌归还领土。另据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11月调查,同意做出领土让步的民众比例自2023年春末开始增长后于今年5月停止变化,反对者比例则在过去5个月中由55%升至58%。

 果哥众筹白金版  -  综述|

极目新闻记者 刘琴11月18日晚,广东汕尾陆丰市碣石、甲子、甲西等多个乡镇均遇到海水倒灌的情况。19日上午,陆丰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回应极目新闻(报料邮箱:jimu1701@163.com)记者,这些乡镇出现海水倒灌的情况后,都已及时处置,未出现人员伤亡,受台风天气影响,未来两天需要持续观察是否继续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建议居民减少外出。碣石镇海水倒灌(视频截图)甲西镇一位居民告诉极目新闻记者,18日晚,她出门时发现路面出现少量积水,之后积水变深,影响出行,“今天早上外面的积水全部退了。”碣石镇居民翁先生介绍,18日晚上9时许,他发现路面突然出现积水,积水漫入不少居民家的一楼,“这边靠近海,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家里老人说这是海水倒灌,后半夜水才退去,早上路面已经没有积水了。”碣石镇有居民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显示,一条路上的积水如河面一般,水桶漂浮在水面上,水底不停冒泡,不过积水不深,有居民家中一楼大门敞开,积水未灌入民房。积水未灌入民房(视频截图)极目新闻记者发现,甲子镇、湖东镇的居民也发了海水倒灌的相关视频。19日上午,碣石镇、甲西镇和湖东镇政府工作人员均表示,18日夜间、19日凌晨,相关工作人员到现场处置了海水倒灌的情况,海水倒灌对当地居民影响较小。陆丰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发生海水倒灌是受风暴潮影响,多个乡镇出现风暴增水,积水深度达20至30厘米,出现海水倒灌之后,各个乡镇均已及时处置,未出现人员伤亡,各地未受太大影响,“未来两天还有可能出现海水倒灌,需要持续观察,建议居民减少外出。”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11月19日8时,自然资源部南海预报减灾中心发布风暴潮黄色警报。受今年第24号台风“万宜”(强热带风暴级)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11月19日上午至20日上午,粤东沿岸将出现30至80厘米的风暴增水,其中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的预警级别为蓝色;珠江口沿岸将出现30至80厘米的风暴增水,惠州市的预警级别为黄色,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的预警级别为蓝色;粤西沿岸将出现30至70厘米的风暴增水,其中茂名市的预警级别为黄色,阳江市、湛江市的预警级别为蓝色;海南岛东北部沿岸将出现30至60厘米的风暴增水,海口市、文昌市的预警级别为黄色,琼海市的预警级别为蓝色。沿海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做好防潮措施。此前报道多地发生海水倒灌 专家:具有极端性 历史罕见“屋里噼里哐啷一阵响,我还以为是有贼进屋了。”家住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二界沟街道的王先生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10月21日清晨5时多,熟睡的他被物品掉落的声音惊醒。一睁眼,发现海水正向室内涌入,杂物漂浮在水中。下床后水深已经及膝,不到两小时,一米高的餐桌也被没过,“几十年都没见过这么大的潮水”。10月19日起,环渤海的辽宁、天津、河北及山东多地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上述多地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奔涌上岸的海水冲过港口和街道,涌进了居民家中。10月21日,自然资源部启动海洋灾害四级应急响应,派出5个专家组赶赴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指导地方核查部分岸段异常增水情况,并开展灾情调查和评估工作。自然资源部发布消息称,此次异常增水过程强且持续时间长,目前,我国乃至全球其他海域同时段未发现类似异常情况。《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辽宁盘锦、天津等多地积水已开始消退,当地正进行清理检修工作。在江苏如东县,倒灌的海水几近淹没虾棚棚顶(受访者视频截图)“太突然了,没有任何防备”往年也会有涨潮,但这次的潮水格外凶猛,且毫无征兆。“太突然了,没有任何防备。”王先生说。附近地势较低的住房受灾更为严重。视频显示,有的被困村民不得不转移至房顶等高处避险。10月21日当晚,王先生和村民一起被救援人员转移至宾馆住宿。据盘锦消防公众号发布,截至10月21日14时,盘锦市消防救援支队累计调派消防车25台次,指战员150人次,出动舟艇26轮次;救援小分队搜救被困人员72人,疏散群众125人,6部手抬机动泵连续作业,累计排涝约770立方米。10月22日上午11时,王先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海水已基本退去,街道上的积水也逐渐消散,街面正在进行清理收尾工作。这场突如其来的海水倒灌让村民们损失惨重,“家里一片狼藉,家电全报废了,两台车也被泡了,预计损失十五六万元,多年积蓄全没了”。不仅是环渤海地区的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受影响,黄海沿岸的江苏也受到了类似影响。“之前从未发生过这种情况。”江苏省如东县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林琳(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10月19日早上,由于涨潮和大风,海边的防浪堤被冲毁,海水倒灌进入养殖场,不到半天时间,养殖区内就一片汪洋,大量虾子被冲走或因缺氧而死。据她估计,她家及附近有1000余亩虾棚受灾,预计损失2000多万元。“具有极端性,历史罕见”海水倒灌现象在我国并非首次发生。《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发现,过去多是由于台风引起,且涉及范围多限于局部地区。2014年,海南先后遭受超强台风“威马逊”和13级台风“海鸥”的袭击,岛内四万亩良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倒灌,其中,文昌市有1.6万多亩良田瞬间变成盐渍地。据公开报道,倒灌发生后,地里白茫茫一片,很多土地寸草不生,有受灾村民表示曾尝试在地里种庄稼,“但是颗粒无收”。近年来,海水倒灌事件也时有发生。2018年8月16日,台风“山竹”在广东登陆,深圳大鹏新区溪涌社区和较场尾民宿出现海水倒灌。2021年7月24日,受台风“烟花”以及天文大潮的影响,浙江宁波北仑及舟山普陀、定海等地发生海水倒灌,有部分小区进水。三个月后的海口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10月13日,受台风“圆规”风暴潮叠加天文潮影响,海口多地出现海水倒灌现象,街道积水严重,不少私家车被浸泡在水中。不过,像此次多省份、时间较为集中的海水倒灌较为罕见。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风暴潮预报室预报组组长傅赐福表示,在没有明显风浪的情况下,忽然产生这么大范围的增水,“国外没有记录,国内记载也没有”。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刘清容也指出,这次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异常增水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具有极端性,历史罕见。盘锦市二界沟沿海有街道遭遇海水倒灌,私家车浸泡在水中(受访者供图)天文大潮和风暴潮叠加多位专家认为,此次较为集中的海水倒灌是天文大潮和风暴潮叠加作用的结果。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冯爱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海水倒灌一般是指海水水位高于内河水位时逆流进入内陆水域的现象,通常受天文潮、风暴潮、波、浪、涌及极端强降水、地壳沉降、海平面上升、河流水位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现象最常见的原因是风暴潮。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江文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当遭遇特殊天气,比如遇强风或气压骤变时,海面会发生异常变化。强风可以将海水吹向岸边,而气压的变化则影响海水的水位,水位高于海岸或堤坝,就会造成海水倒灌。据自然资源部通报,此次异常增水发生前,受冷空气和出海气旋共同影响,10月18日至19日上午,渤海湾、莱州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出现了一次强风暴潮过程。这次海水倒灌还出现在天文大潮期间。冯爱青指出,天文大潮是指太阳和月亮引潮合力最大时期之潮,当它与风暴潮叠加时,容易形成异常的高潮位。尤其是在海岸线内凹的海湾或河流入海口,更容易发生海水倒灌。江文胜表示,近日北方的寒潮大风将海水推向渤海的南岸,风停后,堆积的海水反向涌回形成振荡,这种强风暴潮带来的“余振”叠加天文大潮期的高潮位,共同导致水位暴涨。此次受影响的天津,曾在1992年9月遭受了同样是风暴潮叠加天文大潮期高潮位影响的海水倒灌。当时有近100千米防潮堤漫水,天津临海港区的库场、码头等设施被潮水覆盖,塘沽和汉沽的盐场损失惨重,两个盐场30万吨原盐被冲失。沿海地区3400户居民家中进水,1.8万亩海水养殖虾池被潮水冲毁,有20万平方米路面被冲坏,据当时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海平面上升是加剧海水倒灌的一个因素。冯爱青引用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海平面上升指标达创纪录水平,为天文大潮带来了更大的影响力,促使海水容易超越自然防护线,渗入内陆。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3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1993至2023年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4.0毫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1993—2011年平均值)高72毫米,处于历史高位。其中,渤海沿海海平面上升尤为显著,较常年高122毫米,为1980年以来的最高值。环渤海地区的天津和河北涨幅最大,分别高145毫米和143毫米,辽宁和山东次之,分别高97毫米和85毫米。江文胜进一步解释,海平面上升使得同样的风力造成更大的增水效应,潮差一般会随水深增加而变大。例如,原来的潮差是两米,随着海平面上升,可能变成两米半。这无疑增加了海水倒灌的风险。此外,人类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冯爱青指出,一些沿海城市城市化进程加速,天然湿地和防洪设施被破坏,导致对抗潮水的能力下降。这使得天文大潮期间,海水更容易倒灌到城市内部。江文胜也表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使得海平面相对当地地面差加大,进一步增加了海水倒灌的风险。他强调,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海平面上升、风力变化和人为活动都可能导致海水倒灌现象的发生,“这种影响是长期的,值得持续关注”。如何应对?不少网友担心,此次较大规模的海水倒灌是地震或海啸的前兆。对此,江文胜表示,风暴潮与海啸或地震没有关系,两者的原理完全不同。风暴潮是由气象因素引发的,主要与强风和气压变化相关;而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引发,引起的海啸波周期较短、振幅更大,但发生频率明显低于风暴潮。他举了个例子来对比两者区别,“风暴潮是对海面的影响,就像有人用力吹你手中的一碗汤,导致汤水飞溅;而海啸则像有人敲击碗底,将整碗汤震起”。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及时准确的灾害预警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应急响应。江文胜指出,海洋部门对风暴潮的预报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能力,此次事件也发布了相应预警。正如傅赐福所说:“我们从15日开始关注,16日下午发出风暴潮预警消息,17日开始发警报,到22日17时解除警报,大体持续了7天,对温带风暴潮从没有预警这么长时间。”然而,当下的预报尚不能精准至具体的时间点。江文胜表示,受沿海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线形状、岸上及海底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监测风暴潮对天气预报的准确度要求很高,因此目前精准预报风暴潮仍有难度。江文胜认为,尽管海水倒灌是小概率事件,但随着气候变化,已有研究显示其强度有所增加,其发生频率会否增加仍需进一步研究。“这次多地区的海水倒灌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需要更为重视预警和应急机制的完善。”他建议加强海洋灾害监测与相关研究,提高预警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保险保障机制,以全面降低损失和危害。作者:解雪薇

【文/观察者网 齐倩】11月18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在北京举办“临甲7号沙龙”专题吹风会。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前副所长丁一凡分析预测了特朗普2.0政府可能对中美贸易关系构成的威胁。他警告称,若特朗普试图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首当其冲的将是美国制造业,包括美国国防工业。 丁一凡发出直言不讳的警告,称特朗普若再次发动“贸易战”,美国自身损失大于中国,美国GDP增长将直接减半,美国制造业和国防工业将受到严重影响。 丁一凡此前参加《观学院》活动 丁一凡表示:“如果美国军工企业没有来自中国的供应,他们的生产就无法持续。如果(美国领导人)真的实施贸易摩擦或对抗的政策,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去年6月,美国雷神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格雷格·海耶斯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该公司“在中国有数千家供应商,超过95%的稀土材料或金属来自中国或在中国加工,脱钩是不可能的”。他指出,西方企业可以“降低风险,但无法与中国脱钩”,且需要花费很多年才能找到替代供应商。 美国雷神公司前CEO格雷格·海耶斯 视频截图 会上,丁一凡认为,特朗普提高关税的举措对美国经济的威胁大于对中国经济的威胁。 他分析指出,中美间的贸易除了最终消费品以外,有很多大量产品是中间产品。“如果中国企业无法向下游美国企业提供产品,美企短时间内将无法找到替代产品。最终,美国经济将陷入更大的混乱。” 丁一凡还引用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数据称,美国消费者为上一轮“贸易战”支付了大部分费用,这一次也会将如此。他说:“如果美国将关税提高一倍,中企总会找到规避风险的办法,包括将贸易转移到其他国家。但最终的市场不会改变,美国的贸易逆差也不会减少。一切只是特朗普政府的幻想。” 今年8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发布题为《特朗普更大的关税威胁,将使普通美国家庭每年损失超过2600美元》报告。报告称,经推算,特朗普对华加征60%关税,意味着美国的税收负担将从富裕纳税人转移至低收入群体:收入越低的家庭,损失越大;而最富有的1%将实现收入净增长。 数据显示,特朗普对华加税,美国低收入群体将为此买单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制图 另据澎湃新闻消息,中国证券业协会咨询委员会董少鹏当天与会。 “如果只是在给中国加税,一个个沙袋垒起来,好像堵住了水,实际上这些水是可以流到别地儿去再流到美国去的。”董少鹏补充说,中国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是市场选择的一个结果。美国要想用沙袋的方式堵住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那么美国后方应该具备低廉的产品和高质的服务,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离不开中美的合作。 2018年,特朗普在第一届任期时悍然挑起对华贸易战,无理对每年价值数千亿美元自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严重破坏中美双边关系和全球贸易环境,其恶劣影响至今未消。 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多边贸易体制,中方对部分自美进口商品采取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同时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WTO于2020年裁定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非法,中方对有关裁决表示赞赏。 特朗普竞选期间,再次高举关税武器,威胁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60%的关税,扬言要结束对华依赖。对此,美媒《华盛顿邮报》15日援引专家分析称,新一轮贸易战当然会给中国带来挑战,但相对于6年前,中方这次不会措手不及,将“更明智”地应对,也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进行反击。 “这一次,我认为(中国)政府会准备得更周全。”新加坡管理大学国际贸易专家梅园指出,试图将中国从全球供应链中剔除的做法,会让全球企业都感到痛苦。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看来,如果特朗普故技重施,中国会在新贸易战的第一轮就迅速发起反击,为后续谈判积累筹码。他强调,“中方肯定会反击”,第一下反击就得“打痛”美方,“我们要让特朗普明白,如果你这样做,在其他方面要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高。”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还指出,特朗普不断重申的全面关税威胁,如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美国企业的头顶。美企愈发担忧,美方挑起的关税战和对华“脱钩”之举,可能会阻碍他们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他们也担心,美国强硬对华政策所引发的中方反制也会“殃及池鱼”。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截至2024年11月19日,俄乌战火已持续燃烧1000天。当地时间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莫斯科,俄总统普京签署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总统令,宣布承认乌东民间武装自称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 本文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2021年11月,多家外媒相继披露美国情报部门消息,称俄在边境部署大量兵力,或对乌发起军事行动,但遭俄方否认。与此同时,在俄与西方国家的谈判过程中,俄希望北约保证不再东扩等关键要求遭到西方拒绝。2022年2月21日,俄总统普京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2月24日,俄宣布在乌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乌总统泽连斯基随即颁布戒严令并关闭乌领空,下令在乌开展全面军事动员,俄乌冲突爆发。在冲突爆发1000天之际,有关“美国拜登政府解禁乌克兰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袭击俄罗斯境内纵深目标的限制”的传言,为俄乌局势再添一层不确定性。澎湃新闻在此梳理了俄乌两国战场及政治局势、西方援乌措施、俄乌社会民意及和谈情况,与读者共同回顾俄乌冲突下的过去1000天。战场动态2022年冲突爆发初期,俄军兵分四路由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进入乌克兰,一度突入基辅州及哈尔科夫州等乌主要地区,但推进速度很快放缓,双方陷入僵持。3月底,俄宣称第一阶段军事行动基本完成,将专注“解放”乌东顿巴斯地区。此后,俄军分别在4月及7月宣布控制亚速海北岸军事要塞马里乌波尔市及乌东卢甘斯克,但在6月宣布自蛇岛撤军。当地时间2022年4月19日,顿涅茨克地区马里乌波尔,俄罗斯部队在当地持续进行特别军事行动8月底至9月,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发起反攻,收复该州多个城镇及定居点,并逐步在南部赫尔松方向掌握主动权,11月夺回对该州首府等第聂伯河右岸地区的控制权。俄则在9月宣布进行二战后首次“局部军事动员”,征召30万预备役人员,同时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举行“入俄公投”。10月,普京签令将上述四地纳入俄领土范围。当地时间2022年8月15日,乌克兰哈尔科夫,黎明时分,俄罗斯火箭从别尔哥罗德地区发射升空双方此后在前线陷入数月僵持,最激烈交战集中在乌东巴赫穆特,瓦格纳集团雇佣兵成为俄在当地主力。至2022年年底,巴赫穆特几成“废城”,俄乌均称对方伤亡惨重。同时,俄乌远程袭击力度日益增强,俄克里米亚大桥于10月发生严重爆炸,冬季能源基础设施遭袭则使得乌供电、供暖等受到严重影响。当地时间2023年2月24日,乌克兰基辅,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在圣索菲亚广场举行仪式进入2023年,俄军继续加大对乌东攻势,5月20日宣布夺取巴赫穆特,结束了这场持续超200天的血腥战役。同时,地面战斗开始小范围蔓延至俄边境,俄布良斯克州、别尔哥罗德州自3月起相继遭到反俄武装“俄罗斯自由兵团”“俄罗斯志愿军”袭击。无人机袭击也一度蔓延至莫斯科乃至克里姆林宫,乌军逐步由守转攻。 6月,泽连斯基正式宣布乌军开启夏季大反攻,但在此后数月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在陆地战场仍陷僵局。自10月起,俄军向乌东重镇阿夫杰耶夫卡发起猛攻。时任乌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11月警告称,俄军仍在人力、装备及技术领域占优,双方阵地战的僵持趋势如长期持续,将对乌极为不利。但在黑海,乌军日益占据主动。到2023年年底,在乌军频繁的无人机、无人艇袭击下,俄黑海舰队开始自塞瓦斯托波尔疏散,多艘舰船遭到破坏。当地时间2024年2月19日,顿涅茨克阿夫杰耶夫卡,从空中俯瞰被摧毁的居民楼2024年2月,在俄数月进攻下,乌军宣布自阿夫杰耶夫卡撤退。5月,乌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战火重燃,俄军利用西方军援抵乌前的“窗口期”向哈尔科夫、沃尔昌斯克地区推进,但攻势于6月基本陷入停滞。 8月,战场形势急剧变化,乌军对俄边境库尔斯克州发起越境突袭,将战火带至俄本土,欲以此缓解东部战线压力、为和谈争取筹码。至8月中旬,乌称控制该地区超1000平方公里领土。但在2个月的拉锯战后,俄方称已收复该地区近一半领土,并在乌东控制多个战略城镇。据《纽约时报》评估,俄军10月控制了乌东约4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为2022年夏季以来最大战果。当地时间2024年10月4日,顿涅茨克地区,俄乌冲突持续,中央军区的俄罗斯军人用BM-27 9K57 Uragan多管火箭炮向前线阿夫杰耶夫卡地区的乌克兰阵地开火10月至今,俄乌战场出现新动态。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18日晚,韩国情报机构国情院消息称,朝鲜已决定向俄罗斯派出4个旅团规模的特战部队士兵参战,规模为12000人。乌方随后于11月5日表示,乌武装部队与朝鲜士兵之间发生了“小规模冲突”,预计未来几周会发生更多冲突。11月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后,俄乌前线交战持续出现升级迹象,无人机、导弹等远程攻击的规模及力度日益增大。政局波澜 冲突爆发以来,俄乌国内政局均曾出现波澜,军事领域官员任免尤为频繁。·俄罗斯 2022年4月,在俄军未能实现以“闪击”快速结束战争的目标后,曾在叙利亚战场担任指挥、时任俄南部军区指挥官德沃尼科夫被曝出任俄在乌军事行动最高指挥官。同年10月,在乌军反攻取得进展后不久,俄国防部宣布俄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由俄空天军总司令苏罗维金担任。三个月后,俄军再度换帅,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开始负责前线行动。 与此同时,俄雇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任自2022年底多次公开批评格拉西莫夫、绍伊古等国防部官员,称军方腐败无能且拒绝提供弹药,并拒绝接受所有志愿军需与国防部签约的要求。2023年6月,普里戈任发起“武装叛乱”,一度行军至莫斯科附近,但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调解下终止前进。8月,普里戈任及多名瓦格纳高层在坠机事故中身亡。 2024年开年,俄著名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2月在狱中死亡,监狱方面称其在“放风后身体不适,随后失去知觉”,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美情报机构4月称,纳瓦利内之死“或与普京无关”。当地时间2024年5月7日,俄罗斯当选总统普京的就职典礼在莫斯科举行。3月,普京以创纪录的支持率赢得自己的第五个总统任期。就在大选刚刚结束之际,莫斯科发生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45人死亡、超过550人受伤,引发对俄国内安全漏洞的讨论。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有关联的社交平台账号宣布对此负责,俄方则指责此次行动与乌克兰有关。 与此同时,普里戈任“兵谏”的余波也延续至2024年。5月普京正式就职总统后,曾长期在经济领域工作的别洛乌索夫接任绍伊古成为俄新任防长,国防部多名官员相继因腐败落马。外界分析认为,此番人事调整意在解决军队腐败问题、帮助俄节约国内资源,为俄乌冲突长期化做准备。·乌克兰 2023年,随着乌国防部屡次卷入腐败丑闻、乌军夏季反攻失利,乌对军方官员的任命也出现多次变化。当年1月起,乌媒体披露称乌国防部以高出市价数倍的价格购买军粮及军装,一名国防部副部长在此期间引咎辞职。尽管时任防长列兹尼科夫本人否认涉及相关采购,但泽连斯基仍于9月宣布将其解职,防长由国有资产基金主管乌梅罗夫担任。 此外,乌“将帅失和”的危机也日益公开化。时任乌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11月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称俄乌在前线已转入阵地战的僵局,同时强调乌方需要“新策略”,但遭到泽连斯基批评。此后,军方和政府在征兵及复员等政策上再现纷争。在战场策略分歧不断、扎卢日内民意支持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2024年2月,包括扎卢日内在内的多名乌军方将领被解职,乌陆军司令瑟尔斯基出任乌武装部队总司令。 今年5月20日,泽连斯基五年总统任期届满。乌在戒严令下无法举行大选,有关泽连斯基合法性问题的讨论不绝于耳。与此同时,乌人事变动也并未止步于军事领域。自3月起,泽连斯基内部圈子中人员出现多次变动,随后于9月正式启动政府“大洗牌”,包括前外长库列巴在内的多名高级官员辞职或被调任。有分析认为,乌高层变动旨在为战争及外交新阶段做准备,也将帮助泽连斯基巩固权力。 9月下旬起至今,关于乌军方高级官员或再遭解职的消息再次流传。乌克兰“RBC.UA”新闻网10月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乌梅洛夫、瑟尔斯基被解职的可能性不大。其中,乌总统办公室曾在初夏因战事僵持考虑将瑟尔斯基解职,但在库尔斯克行动后,“这个想法就消失了”。对乌援助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迅速宣布对俄实施金融、科技、能源、贸易、运输等领域实施全面制裁,同时不断“加码”,将部分第三国企业列入制裁清单。与此同时,西方向乌提供大量经济、军事援助,多国大幅提升国防预算,瑞典、芬兰放弃长期不结盟政策携手加入北约。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也快速申请加入欧盟。其中,欧盟2023年6月宣布授予乌候选国地位,一年后开启“入欧”谈判。 然而,美欧多次被指援乌“缓慢”,延误乌军战机。2022年起,美国对乌援助多次因国会两党分歧被“搁置”,欧盟对乌援助也曾屡次因成员国内部分歧而难产。此外,尽管西方陆续同意向乌提供防空系统、远程导弹及F-16战机等关键武器装备,但其批准及交付进展迟缓,且对其使用范围多有约束。外界分析认为,西方国家既担忧与俄紧张局势持续升级、被直接卷入冲突,也因自身生产能力有限而无力快速提供更多武器。 2023年夏季乌军反攻失利、10月中东战火重燃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在当年年底发布的报告中称,西方国家大幅缩减了对乌克兰的援助承诺,已经降至俄乌冲突开始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4年,随着美国大选带来的压力日益迫近,加之俄在乌东取得进展、乌军对库尔斯克越境突袭未引发俄猛烈报复,西方在援乌问题上表态日益频繁,多国与乌签署双边安全保障协议,各方此前所设“红线”逐渐模糊。7月,北约宣布将继续支持乌在“不可逆转的道路上全面融入欧洲-大西洋安全体系,包括加入北约”。当地时间2024年8月14日,乌克兰苏梅州,一辆乌克兰军车驶过一个被摧毁的与俄罗斯的过境点而在战场上,是否允许对乌使用西方援助的远程武器深入打击俄领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5-6月,欧洲多国逐渐取消相关禁令,白宫也宣布“部分”放宽乌使用美援远程武器限制,但仅限出于防卫哈尔科夫地区的目的,且拒绝允许乌使用远程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打击俄境内目标。俄方随后警告此举将改变冲突性质,并多次提及俄计划修改核学说。 相关讨论此后持续数月,泽连斯基也多次出访推动盟友“解禁”。9月,在伊朗被控向俄提供短程弹道导弹后不久,英美一度强烈暗示或解除乌武器使用限制,但最终并未做出相关声明。曾有美官员9月透露称,白宫一直担忧此举可能引发俄在乌境内使用更具破坏性的武器、对美欧进行破坏性袭击或加强对伊朗及也门胡塞组织的支持。 在10月朝鲜被曝派军赴俄、誓言快速结束冲突的特朗普11月胜选之际,11月17日,拜登被多家美媒曝出同意“解禁”。另有报道称,英法也已允许乌使用其提供的“风暴之影”及SCALP导弹深入打击俄领土。 目前,有关国家均未明确证实此事,也尚不清楚美国此次许可的范围。有消息人士向《纽约时报》、路透社等媒体透露,乌军可能首先利用ATACMS打击库尔斯克,但拜登的许可范围也可能包括俄其他地区。此举被认为是美国政策的“重大转变”,但也有分析认为,解禁“来得太迟”,俄军目标多数已撤出ATACMS打击范围,加之乌导弹储备不足、特朗普此后是否将延续此政策仍存疑,因此难以使战局出现根本性变化。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8日警告称,乌军使用ATACMS导弹袭击俄领土将意味着新一轮紧张局势。他同时表示,普京此前已表明,如西方放宽限制将被俄视为“质变”,意味着北约直接介入冲突,俄方将视情况做出适当回应。和谈与民意 2022年2-4月,俄乌曾在战火之中开启和谈。在4月的伊斯坦布尔谈判中,双方甚至一度“非常接近和平”,但由于在领土、安全保障等问题上分歧巨大,谈判最终破裂。此后,俄乌和谈陷入停滞,国际社会提出的和平方案也未能让双方重回谈判桌前。 同年11月,泽连斯基正式提出十点“和平公式”,包括核安全、食品和能源安全,要求俄军撤军并停止作战、释放所有被俘人员、恢复乌领土完整等。此后,乌方和谈相关讨论基本以此为基础,并曾召开多次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但俄方均未参加。 俄方则多次强调,谈判必须“基于现实”而非乌方条件,同时称美国对这场冲突如何结束拥有“决定性的一票”。2023年12月底,普京在年度讲话中再度提及冲突初期俄提出的对乌“去纳粹化”“非军事化”及“维持中立地位”等目标。 2024年后,俄乌双方愈发频繁提及和谈。普京6月表示,乌应承诺不加入北约,保持中立、不结盟、无核地位,自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全面撤军,上述四地以及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作为俄联邦地区的地位应在国际条约中加以确定,西方还需取消所有对俄制裁。 库尔斯克遭袭后,普京曾一度拒绝和谈,但随后又于9月表示准备好在2022年于伊斯坦布尔达成的协议基础上与乌谈判。俄外长拉夫罗夫今年4月透露,俄乌曾在伊斯坦布尔商定乌领土上不得建立任何军事基地,《北大西洋公约》集体防御条款适用于乌克兰,但如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遭袭,则双方协议将立即取消。 10月,泽连斯基公布酝酿许久的“胜利计划”,包括要求向乌发出“无条件入约邀请”、加强乌防御力量、对俄实施“全面的非核战略威慑”等,并称如盟友遵循该计划,冲突或可在2025年结束,但该计划未在西方获得大范围支持。 不过,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披露,乌方在该计划中为特朗普提出的“针对性”条款,尤其是战后用乌军取代部分驻扎在欧洲的美军、与西方分享重要的自然资源这两个条件,“引发了特朗普的兴趣”。 11月胜选后,特朗普再度强调将快速结束俄乌冲突,但尚不清楚他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此前其被曝光的“和平计划”的可能方案也被外界认为并不现实。同时,欧洲国家日前被曝出开始更加频繁地讨论“以乌领土换安全”的话题。然而,俄乌近期虽均表示对和谈持开放态度,但尚无迹象表明其将放弃自身和谈立场。泽连斯基称,有可能与俄罗斯进行谈判的条件是第三国支持和增强乌力量。普京则再次强调乌应实现中立,双方和谈应“基于现实”。 目前,俄乌仍在通过战场军事行动争取更有利的和谈地位。而在民间,尽管近三年来对于和谈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两国民众均不希望政府做出重大让步。 根据俄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9月的调查,超半数民众支持和谈,但对俄军事行动的支持率仍然保持在76%的较高水平,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支持向乌归还领土。另据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11月调查,同意做出领土让步的民众比例自2023年春末开始增长后于今年5月停止变化,反对者比例则在过去5个月中由55%升至58%。

文章来源:牛弹琴公号还是让人叹气,她又在污蔑中国。谁啊?曾经的德国女蹦床运动员,现在的德国女外长贝尔伯克。贝尔伯克宣称要制裁中国看德国媒体的报道,最近一些欧洲政客引述所谓“情报”称,中国有一家工厂生产无人机,这些无人机运送俄罗斯,用于乌克兰战争。贝尔伯克来劲了,宣称:“这必须,也将产生后果。”什么后果?磨刀霍霍,要对中国制裁。证据?没有证据,只有所谓的情报。看媒体的报道,欧洲人也承认,在采取行动前,还必须确认三件事,1,查证中国工厂是否真在为俄罗斯生产无人机;2,无人机是否已经出库;3,中国当局对这件事的知晓程度。八字都没一撇的事,德国女外长却按捺不住,叫嚣起来了。我看到,11月18日的外交部记者会,有这样一则对话。林剑主持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芬兰《赫尔辛基新闻》记者:欧洲国家情报机构称获得了关于中俄合作生产军用无人机的信息。这些无人机是否用于在乌克兰的冲突?中方对此持何立场?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类似问题中方已多次作出回应。我愿在这里重申,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一贯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同一些国家搞双重标准、在乌克兰危机中拱火浇油的做法形成鲜明对照。中方在军品出口方面一向采取慎重、负责态度,从未向冲突当事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始终依法依规严格管控军用及军民两用无人机。希望有关国家和人士不要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对中方妄加猜测、污蔑抹黑。什么意思?意思再明确不过。1,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我们积极劝和促谈,但有些国家呢?双重标准,拱火浇油。2,我们从未向冲突当事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军用以及军民两用无人机,都受到严格管控。3,所谓的情报,完全就没有事实依据,是妄加猜测、污蔑抹黑,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尤其是林剑那句“类似问题中方已多次作出回应”,真是也有一点无奈。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总喜欢搞个大新闻,但总是搞乌龙。但林剑所说的“双重标准”,却是这些炒作者最擅长的。别的不说,最近,美国、英国、法国同意,允许乌克兰使用他们提供的远程导弹袭击俄罗斯。按照美联社的说法,这标志着相关政策的“重大改变”。德国压力很大。毕竟,在援助乌克兰方面,英法声响虽大,但实际援助德国更多。以前德国的态度是,在提供远程导弹方面,美国先同意松口,德国才会松口。哪知道,临下台的拜登,突然就松口了,接着英国、法国也纷纷跟上。德国人怎么办?德国总理朔尔茨仍在坚持。在G20峰会上,他明确表示,德国不会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远程巡航导弹,因为我们有“明确的想法”,“德国必须尽一切努力确保战事不继续升级、且我们自己不能成为交战方”。朔尔茨很清醒,乌克兰危机,德国是最大受害者。所以,他也在调整对策,不久前更是破天荒,主动给普京打了电话。事实上,对于欧洲政客追随美国突然放水的举动,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抨击,他们是“想要把战火烧到他们欧洲本土”。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马斯克,则在社交媒体上表态:“问题是,俄罗斯会作出对等报复。”此前,他还对“自由主义者喜欢战争”的观点表示认同。特朗普的儿子小特朗普则说得更直白,美国军火商想在他父亲上台前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德国总理很谨慎,德国女外长却不以为然。绿党出身的贝尔伯克,就对拜登的放水大加赞赏,认为德国也应该这样:“乌克兰的自卫行动,现在也应该要有摧毁俄罗斯导弹发射基地的能力,这是符合国际法的。”一方面鼓吹开绿灯,不仅提供致命性武器,现在又想提供远程导弹;另一方面对莫须有的无人机,大加指责,上纲上线。这不是双重标准,又是什么?这不是国际笑话,又是什么?最后,怎么看?出差途中,就不多说了,改变一个人很难,改变一个喜欢戴有色眼镜的女政客,更比登天还难。具体到贝尔伯克,记得去年4月,就是她提出所谓德国对华“不再天真”说法。什么时候,德国对华天真了?但贝尔伯克觉得德国很天真。很多时候,德国总理朔尔茨想往东,她总是偏要往西,弄得全世界目瞪口呆,到底谁才代表德国?很多次出访,朔尔茨都是自己走,不愿带贝尔伯克。因为带着她一起走,就是在给自己添乱添堵。但作为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毕竟主管外交,她的一些言辞行动,还是对中德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我看到,一些德国议员也批评,女外长总是在玩火,德国政府经过“50年的努力”才与中国建立了良好关系,“而您正在践踏它们所建立的一切”。但即便是这样的人,去年,贝尔伯克访华,中国还是以礼相待。看当时的报道,中方官员陪同时,还对她说:当今世界越来越喧闹,越来越狂热,越来越容易走极端,但是,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都以冷静理性著称,都产生过伟大的先贤和哲人。中国有老子、孔子,德国有康德、黑格尔。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中国和德国能够为世界的和平安宁与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什么贡献呢?他接着说:我认为,还是需要我们两个民族,我们两国的政治家、我们的外交家,继续保持冷静和理智,历史的错误不能再犯,历史的悲剧不能再重演……贝尔伯克与王毅会谈中方官员还对贝尔伯克说:中国曾支持德国实现统一,希望并相信德国也会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大业。贝尔伯克听得一愣一愣的。但听完回国,还是该咋样就咋样,依然让朔尔茨很头疼,依然让德国人也无奈,依然让中国人很无语。唉,你永远不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11月14日,年近60岁的工行原副行长张红力在杭州中院受审。此时距离他被查整整一年,距离他辞任工行副行长已过去6年半。张红力被指控2011年至2022年的11年间累计受贿1.77亿余元。张红力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案件将择期宣判。张红力早年留学海外,回国后担任过多家外资银行高管,2010年5月出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2018年7月辞职,后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任职,2023年11月4日被查。今年5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开除其党籍的通报称,他官迷心窍,结交政治掮客,搞利益交换,捞取政治资本,搞迷信活动,阅看存在严重政治问题的书籍;徇私录用调整干部,骗取博士学位;离职后违规任职;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贷款融资、职务安排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张红力被控受贿1.77亿余元 资料图2018年辞任工行副行长后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任职据公开履历,张红力,1965年1月生,哈尔滨人,获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他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两年后出国留学,先后在加拿大阿尔波特大学、美国加州圣格拉大学获得生物遗传、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留美在惠普美国总部任职财务经理,涉足金融业,此后历任英国施罗德国际商人银行董事兼中国业务主管,美国高盛公司亚洲执行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德意志投资银行大中华区主管、亚洲区副董事长兼中国区主席,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全球管理委员会委员、亚太区总裁,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5月,45岁的张红力出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是当时全国首个从外资银行高管直接出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副行长的金融才俊。2018年7月,张红力向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提交辞呈,因“家庭原因”辞去副行长职务。辞职后,张红力并没有退出金融圈,而是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任职,并出现在一些金融论坛上。张红力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开报道中是2023年4月。据媒体披露,4月14日上午,中国工商银行原副行长、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资本董事长、厚朴投资联席董事长张红力到云南一家经营核桃产业的农庄调研。2023年11月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消息,中国工商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张红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今年5月9日消息,张红力被开除党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经查,张红力丧失理想信念,背离初心使命,官迷心窍,结交政治掮客,搞利益交换,捞取政治资本,搞迷信活动,阅看存在严重政治问题的书籍,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无偿使用管理服务对象私人飞机,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旅游安排,违规组织公款宴请,公款旅游;违背组织原则,徇私录用调整干部,骗取博士学位,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违规收受礼品,借用管理服务对象住房,违规使用公车、报销个人费用,离职后违规任职;毫无纪法底线,利用公权力设租寻租,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贷款融资、职务安排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通报称,张红力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张红力开除党籍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11月14日, 张红力在杭州中院受审 据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贿1.77亿当庭认罪11月14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张红力受贿案。杭州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11年至2022年,被告人张红力利用担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行长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贷款融资、职务安排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通过他人非法收受上述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77亿余元。检察机关提请以受贿罪追究张红力的刑事责任。庭审中,检察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张红力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张红力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庭审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张红力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工行被打掉的第二个“金融虎”。2023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立宪被查。刘立宪1954年出生,2005年开始担任工行纪委书记,2014年因年龄原因辞任。张红力与刘立宪一个班子共事4年多。刘立宪离开工行后,出任中央巡视组副组长,担任过多轮巡视的副组长,曾参与巡视了华电集团、国电集团、哈尔滨电气集团、人社部等央企和国家部委。今年9月12日,70岁的刘立宪在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检方指控,1998年至2022年间他累计受贿1776万余元。刘立宪当庭表示认罪悔罪。该案择期宣判。深化整治金融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值得注意的是,中纪委对张红力的处分通报称,他离职后违规任职。张红力2018年因“家庭原因”辞任工行副行长之时,时年53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事实上,退休后他也没有离开金融圈,继续在金融私企任职。而昨天(14日)的庭审中,检方指控张红力受贿持续到2022年,意味着他辞任工行副行长后的4年里,仍存在利用此前职权的影响力受贿的行为。类似张红力这样,未到退休年龄辞去公职,到私企任职高管,而后落马的金融业高管,不在少数。而不少落马的金融高管被查出,离职后继续利用原职务影响谋取私利,是“逃逸式辞职”和银企“旋转门”的典型。张红力退休后继续在金融私企任职 资料图如辞职3年多的中国光大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华宇2022年1月被查。辞职后他曾出任中国金融国际非执行董事兼副主席,同方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重庆信托党委书记、董事等职。纪检监察部门对其开除党籍的处分通报称,他在职时为有关企业谋取利益,退休前夕辞职,辞职后在与原任职务有业务关联的企业领高薪,是“提前筑巢”“逃逸式辞职”腐败的典型,是权力与资本相互勾连、疯狂逐利的典型,亦是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甘于被围猎的典型。辞去公职5年多后, 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姜丽明2022年4月被查。姜丽明辞职后即赴一家知名地产企业集团出任监事长一职,后升任集团副总裁。据纪检监察部门对姜丽明开除党籍的处分通报称:为逃避纪法惩处,处心积虑谋划离职,离职后继续利用原职务影响谋取私利,是“逃逸式辞职”和政商“旋转门”的典型。中纪委官网昨天刊文《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指出反腐工作三个“紧盯”:紧盯重点领域,坚持个案查处与系统整治相结合,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烟草、医药、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紧盯重点对象,严肃查处“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违纪违法问题。紧盯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持续加大对“影子股东”、期权腐败、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查处力度,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行为表象揭露违纪违法的本质。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报道

Cập nhật mới nhất

《三国大航海》

Thẻ phổ biến

Liên kết

Theo chúng tôi

果哥众筹白金版 《大荒神记》 《把主角碾成渣(快穿)》